從現代汽車使用的材料來看,無論是外裝飾件、內裝飾件,還是功能與結構件,都可以看到塑料材質的影子,汽車塑料化正在成為當今國際汽車制造業的一大發展趨勢。但不少消費者對于塑料件的使用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如安全方面。如果你是對車有一定關注的消費者,那你肯定對于塑料件的質量和可靠性抱有疑問,尤其是與鋼鐵對比,塑料在抗撞擊方面略顯單薄,甚至還會認為塑料件不上檔次不安全的偏見。
汽車前后兩根保險杠目前大多是用塑料做的,無論日系還是德系,特別在20萬內的車。話說回來,那如果撞車了,就靠這根塑料?
據了解,德國每輛汽車平均使用塑料制品近300kg,占汽車總消費材料的22%左右;日本每輛汽車平均使用塑料達100kg,約占汽車材料消費總量的7.5%。而我國現在最多僅采用了70kg,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此“保險杠”概念太狹義
首先,大家誤解了汽車保險杠的定義,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汽車前后保險杠,其實只是真正意義上的保險杠的一部分。以前保險杠為例,真正的保險杠由塑料保險杠殼體、前防撞梁和左右兩個吸能盒以及其他安裝用部件組成。其中,塑料保險杠殼體就是我們口頭常說的前保險杠。
車頭撞擊時到底是怎么保護的
1) ******區段為行人保護和車輛低速防護區
其車輛的變形及變形力值都應該比較小,以利于保護行人和車輛。此區域前部是保險杠的表面,光滑柔軟的塑料蒙皮,能夠減少被撞行人受傷程度;中間是可變形的塑料骨架;內部是剛性金屬骨架,也就是防撞梁,可為車輛提供有效的低速保護。
2) 第二區段為相容區,是車輛中速碰撞吸能區
該區段的設計必須在不同質量的兩車相撞時,在兩個撞區產生******的能量分布,變形力值應該均勻,即在中速碰撞過程中能量比較均勻地被吸收,盡量降低撞擊加速度峰值。從整個車身結構上考慮,將頭部設計的軟一些,正面碰撞的能量靠車頭的變形來吸收,并通過縱梁將撞擊力導入地板結構中。
3)第三區段為自我保護區
該區段主要體現在高速碰撞時使汽車乘員室具有自身保護能力,車身結構在這個區段應有較大的剛度,從懸架到車身前圍板之間的變形力急劇上升,阻止變形擴展到乘員室;而且要求在這個碰撞過程中,必須通過相應的結構措施使汽車動力總成向下移動而不致擠入乘員室。
在結構上將乘客倉設計的相對強些,保證在碰撞過程中為乘員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相應的,汽車前部的發動機、變速器必須采用相應的措施向下轉移,使其不致侵入駕駛室。
吸能盒和防撞梁的工藝決定一切
以車身前部構造為例,前縱梁的前端屬于******變形區范圍內,因此會設置有易于軸向壓潰的結構,即我們常說的吸能盒。某些老車型的前縱梁前端往往會設計為波紋管狀,但目前主流設計則是布置與前縱梁獨立的吸能盒。
吸能盒,顧名思義就是吸收能量的金屬盒子,其主要作用就是吸收撞擊能量,以減少撞擊對乘員的傷害。和前防撞梁不同,雖然吸能盒也是保險桿系統的一個部分,但其強度并不是前防撞梁那樣越強越好,而是要適當的軟,這樣才能在碰撞發生時首先變形吸能。
吸能盒的材料一般是鋼制材料,并在其結構上開很多潰縮槽以降低吸能盒的局部強度,讓吸能盒能在設定好的地方變形以吸收能量。結構方面,吸能盒一般采用等截面的設計,大多采用四邊形或6變形等比較規則的截面。
上一篇:沒有了